刘仲全: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办学模式是中轴
广大新建本科院校对今年全国“两会”尤其是政府工作报告的关注,或许莫过于“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部署。其实,近五年来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的工作重心已经逐渐聚焦到“转型发展”上来,并出现了创业型大学、教学服务型大学、基层大学等各具特色的办学追求。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型,本质上是一个组织变革的过程,涉及政策导向、制度创新、模式变迁、课程优化、教学改革等内容和要素,而办学模式的转变可以说是转型发展的中轴,转到哪里、怎么转是迫切需要突破的问题。
价值取向,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经过十五年来的快速增长,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上大学”转移到“上好大学”,提高质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的应用型转型”,是国家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部署,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行动。如果希望在激烈竞争、生源危机、就业压力和社会的质量认同系列发展问题中成功突围,新建本科院校就必须在转型发展中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全面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动力机制,从供给驱动转向需求驱动
按照伯顿�克拉克对学术权力模式的划分,我国高等教育的学术权力模式类似于法国,呈现一种供给驱动的动力特征。其核心是以招生计划来控制人才供给,进而实现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在公共教育经费的调配上也能保证一定的平衡。这也导致政府和新建本科院校更多地关注供给方面的问题,而对市场是否真正需要却关注较少。因此,新建本科院校首要的任务是上专业、加计划、争专项等办学资源,而对关系到办学质量的专业结构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调整等方面反而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最终导致更加严重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新建本科院校要实现从新建到“新型”高校的跃迁,就要建立“需求驱动”的动力体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与终身发展的需要,积极改革创新。
资源配置,从粗放管理转向集约运营
在经济建设中,粗放发展靠规模外延的扩大获得成效的增加;集约发展靠改进技术、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成效。当前,新建本科院校走集约运营之道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相比成熟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在重点学科、学位点、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实验室等存量与增量资源方面,都处于短缺状态,有时甚至捉襟见肘,但是新建本科院校要提升质量、加强内涵建设,又必须突破资源瓶颈的限制,走集约型发展道路,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升办学绩效水平。唯有如此,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多元协同,从封闭办学转向合作共长
新建本科院校大量存在着:师资与生源的双重“内循环”、人才“近亲繁殖”,服务面向与领域狭窄,脱离地方改革与建设,获取产业发展信息的渠道单一阻塞,对社会变革趋势反应迟缓,专业建设盲目追逐热点或者“看菜煮饭”等封闭式办学行为,路子越走越窄。教育生态学和资源理论的研究表明,新建本科院校必须走出“封闭办学”的自我禁锢,构建多元协同的办学格局,选择“合作共长”的发展道路。学校重点要吸纳政府、企业、社会中介机构、技术孵化园区、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共商专业设置、共构培养方案、共建师资队伍、共创课程体系、共管实习实训,实现人才培养的合作教育。同时,努力开展协同创新,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平台或基地,把科技成果努力转化成产品、培育成产业。此外,面向社会开放办学,把政府、企业、行业做得不够好的某些事情承担起来,充分体现地方高校的优势等。
人才培养,从学术型模式转向应用型模式
目前,通过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或合格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几乎毫无例外地确立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但是,由于观念转变不到位、培养模式无参考、教学条件不配套、人才培养体制不支持,培养目标定位与实际的办学行为存在着明显错位现象,致使实际的转变仍然“在路上”。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最要紧的有五件大事:一是大力发展应用型学科专业,实现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互动,形成学科建设孵化新兴产业、专业建设植根产业需求、产业发展带动专业发展的良好格局;二是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职业岗位尤其是工作能力构建课程体系,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三是实践教学条件保障,在校内建设工程训练中心、综合实验中心,在实验仪器设备的数量、层次上保证到位;四是师资队伍尤其是“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保证培养方案的落实,同时具备突出的应用型教学能力;五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深度发展。
大学文化,从跟随型发展转向创业型发展
或许出于新建本科院校“后发优势”的本能反应,在合并升格之初,不少新建本科院校忙于把自己办得“像本科院校”。但英国华威大学的异军突起表明,创业型发展才是打破路径依赖的王道。为此,新建本科院校要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正视内外环境的变化,要从愿景目标、教育教学理念、管理体制机制、资源配置、校园建设等方面建立起一种创业文化氛围和创业发展体系。以自主创业带动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从而实现新建本科院校新的跨越和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刘仲全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重庆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中国教育报》2015年3月25日第7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