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其其美、美美与共——《高级日语Ⅱ》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各其其美、美美与共——《高级日语Ⅱ》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外国语学院 彭靖
一、课例情况概述
《高级日语 II》是针对日语专业大三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属于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技能的课程,其主要任务在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日语语言知识,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批判性思考等方面的能力,特别是提高和理解日本各种类型高难度文章而开设的课程。教学重点从一、二年级的词汇、语法、句型讲解逐渐过渡到分析文章、理解语言心理和语言的文化背景。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句子结构,还要介绍大量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
本思政典型案例主题选自于第一课《あなたと読む恋の歌百首》。主要为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日本短歌的文学文化,掌握更深入体味现代短歌的方法。
(2)掌握短歌背景相关的重点词汇、短语、句式。
2.技能目标:
(1)学习关于短歌的意味表达、文学背景及作者歌人们的解说手法。
(2)能够正确理解短歌“五七五七七”的创作规律。
(3)能够运用短歌规律方法,进行现代短歌创作。
3.情感目标:
(1)能够深刻理解思政主题:增强深厚的文化自信,从不同角度发现各具特色的文化之美。
(2)能够感受文学作品和人们精神层面交流互鉴互补的情怀关系。
(3)树立在欣赏我国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同时,也应该去欣赏其他民族的文明,在互相欣赏的过程中促进不同的文明达到一种“和而不同”的和谐,并呈现为持久而稳定的“各其其美、美美与共”。
二、课程思政的思路
1.价值塑造: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时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每一种文明都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先后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因而也就必然拥有传承自己文明之美的权利。本课例课前让学生自行查找日本“短歌”的诗歌资料,结合中国诗歌文学背景,对比中日诗歌的文学创作特点。
2.思想引领:新时代呼唤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通过本课堂的学习,引领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不仅可以欣赏日本的“短歌”之美,还可以欣赏我们古老的中华灿烂文学之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要笃守包容精神,才能共筑“美美与共”的文明家园,要增强文化自信,才能把中国文明经由我们这一代之手,并以更加绚烂和美好的姿态传递给未来的人们。
三、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教学手段:课堂导入讲授、分小组讨论、小组发表、多媒体PPT呈现、学生互评总结、分析学生自创短歌作品等。
教学实施过程以“Time与 Task”(阶段与任务)形式开展,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1.课前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查找日本“短歌”的诗歌资料,了解“短歌”的文学背景,歌人的创作特色;资料可以包括网络视频、百度百科、文学史专著等形式不限,最大化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提前了解课堂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教师在学习交流平台(超星泛雅或微信QQ交流群)发布课前参考讲义,要求学生课前下载,做到“有备无患”。
2.课中学习:
(1)教师播放 “短歌”简介,著名的代表性的“短歌”导读视频,适当地讲解短歌相关的词汇、语法内容,教师讲解时间不超过15分钟。
(2)基于学生课前准备的资源,进行小测试(テスト),旨在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让学生带着“问题”意识进入课堂学习。
(3)PBL教学任务驱动。学生以小组(グループ)的形式,进行每组10分钟的课堂发表。发表主题为短歌概念和规则;歌人俵万智的生平及其他著名歌人介绍;学生自选五首代表性的短歌鉴赏;分析日本短歌和中国诗歌的区别(创作规律、创作特色、背景、精准文学用词)。以多媒体PPT呈现方式。发表后,小组互动讨论,分享课前资源,互评每个小组发表的效果和内容准备充分度和丰富程度。小组互评能起到相互督促的学习状态。
(4)布置课堂练习。如短歌中的“词汇标注读音”、每一首短歌是如何断句的、短歌句子翻译。限定时间做完课堂练习,有效督促学生进一步吸收课堂内容。
(5)邀请学生上台充当“小教师”,评讲练习答案,讨论做题思路。教师公布答案,并总结学生练习答案误区。
(6)布置课堂思考题:①试着让学生运用短歌规律方法,进行现代短歌的创作。②结合中国诗歌文学背景,对比中日诗歌的文学创作特点。③从中国古诗歌“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和日本短歌的文学体裁中各找出一首来进行对比分析。
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学鉴赏能力。引领学生明白到,任何一个现代文明都有着久远的历史和发展脉络,各自形成了独特的文学传统和叙事逻辑,通过特定的语言特色传达出迥异的精神气质和风貌。文学的内核是相通的,文明的表征则多种多样。正如古人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国度的文学作品间的差异,作为客观存在的现实,折射出欣赏者以不同角度发现的文学之美。
3.课后反馈与答疑:
(1)学生完成并提交小组互评表,填写完对其他小组发表的情况评价和建议。对本课堂的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词汇、语法、句子篇章的提问答疑。借助超星泛雅平台发布“讨论”板块,学生可自主发起问题讨论。
(2)学生关于课堂思考题的更深入思考,畅所欲言,进行平台有:微信班群、QQ作业群等形式。
(3)结合课堂内容和分享的资源,学生撰写一个500字以内的学习心得。总结课堂内容,心得报告具体内容包括: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短歌知识掌握效果;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程度;感受中日两国文学文化差异之美;增强文化自信的感受程度;理解“各其其美,美美与共”。
延申课堂讨论,就课堂某一内容提出不同看法,鼓励学生批判性思考问题。及时发现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持有的“非此即彼”错误理念,并帮助学生彻底纠正和解构错误思想。
四、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本课堂通过“Time与 Task”(阶段与任务)驱动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将需要掌握的教学知识点分布在各个步骤中,减少了教师“一言堂”环节,避免了“填鸭式”模式的教学高压,降低学生对高年级阶段教学内容“先入为主”的感受难度,通过完成布置的思考题和撰写心得报告,很好地提升其学习获得感。在17级三班26名学生上交的“互评表”中,关于小组发表的互评效果评价,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表1:学生互评内容
序号 | 发表评价(占比) | 结果(5个小组) |
1 | 发表内容是否符合期待(10%) | 基本符合(5)不符合(0) |
2 | 发表内容是否解说清楚详细(20%) | 比较好(4)一般(1) |
3 | 发表过程气氛活跃程度(10%) | 满意(3)一般(2) |
4 | 对发表内容的学习欲望兴趣程度(30%) | 比较好(5)一般(0) |
5 | ppt是否精美恰当(10%) | 满意(5)不满意(0) |
6 | 发表者的展现能力(20%) | 比较好(4)一般(1) |
关于学生对课程教学及内容的评价心得报告,进行整理,结果见表2:
表2:26份学生报告评价反馈
序号 | 评价方面 | 结果(26名学生) |
1 | 教学方式的满意度 | 非常满意(23)比较满意(3) |
2 | 短歌知识掌握效果 | 非常好( 21)比较好(5) |
3 | 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程度 | 比较满意(23)一般(3) |
4 | 感受中日两国文学文化差异之美效果 | 非常好(18)比较好(8) |
5 | 增强文化自信的感受程度 | 非常满意(26) |
6 | 理解“各其其美,美美与共” | 能理解(25)比较能理解(1) |
通过学生的课前内容收集,课中的发表讨论,课后的思考心得报告,深化了本课堂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大国情怀与世界眼光”教育,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文学视野,也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观念,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责任感和爱国意识。学生深刻认识到:日语学习,不是单纯的语言输入输出过程的学习,更是一种自我思维形成和自我表达的话语的逻辑过程。因此,通过“各其其美,美美与共”主题思考,讨论以及翻译练习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民族文学多样性和世界多样化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映射,美美与共的文明观正是对此多样性的承认与描绘。疫情期间,来自日本援鄂物资上出现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这一汉诗句,让我们看到,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温情的一面,这句诗正是来自《全唐诗》中《绣袈裟衣缘》。各种文学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学之美的眼睛。我们既要让中国文学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学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