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思政典型课例——营销道德培养视角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题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思政典型课例——营销道德培养视角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题
商务管理学院 李苹绣
一、课例情况概述
《消费者行为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2学分,32学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消费者行为的理解和把握是一切市场活动的前提和依据,该课程的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可以从管理和运用角度洞悉和理解消费者行为,具有运用市场细分的有关知识对特定产品进行市场细分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有为企业制定相应的营销战略的能力。
本文以《消费者行为学》的第三讲“315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题为例,阐述其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具体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二、所选案例的课程思政主题
本次所选的课例内容“315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题主要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了解3.15 的由来,掌握消费者四项基本权利,了解央视3.15晚会由来,运用相关理论进行案例分析,理解和运用营销道德与消费者个体的关系以及熟悉和掌握规范营销行为的活动。基于以上教学内容,课程思政设计的主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Ø 培养学生良好的营销道德、专业的职业素养和遵纪守法的坚定信念
Ø 感受祖国富强带给人民消费观念和方式的深刻变化
Ø 培养学生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三、所选案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1. 学情分析
(1)部分大学生受拜金主义思潮影响
在我国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我国的物质文化空前繁荣,但同时拜金主义等思潮对社会以及大学校园的影响也是存在的,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2)对营销伦理及社会责任认识不够深刻
市场经济追求效益,导致很多企业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不惜践踏社会集体利益。“无奸不商”的现象对商务管理类学生形成正确的营销伦理及商业道德造成了障碍。很多学生在进行营销策划练习的时候对社会责任方面的考虑比较欠缺。
2. 教学内容设计
依据《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大纲的安排,此课程都安排在每年3月15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后的第一次课。在内容的设计上,具体包括有以下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以实现此讲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
图1 教学内容设计
3. 教学手段设计
课程采用“学习通平台课程资源学习+钉钉直播+微信群通知”多平台交互混合式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前被要求在学习通平台完成任务点的自学;课堂过程中,主要是自学情况检查与教学重点与重点的梳理,学生学习兴趣被抢答、摇一摇、连麦、投票等互动手段激发,主动性强,气氛热烈;课后还有相关的拓展讨论在学习通上进行,学生可以互相点赞跟帖回复,具体教学方法安排如(图2)所示。
图2 教学方法设计
4. 教学过程安排
教学过程的安排被划分为了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阶段来完成,具体安排见(图3)所示。
图3 教学过程安排示意图
(1)课前学习
课前的学习主要借助学习通平台开展,学习内容包括315专题课件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视频,这些内容都被设置成为了任务点,学生的完成情况可在平台得到实时的监控。
(2)课中探讨
课中的检查及探讨是通过钉钉直播+学习通互动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讨论、分享及重点难点梳理及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富强带给人民消费观念和方式的深刻变化,树立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服务理念,理解良好的营销道德、专业的职业素养和遵纪守法的操守对自身发展及社会大众的重要意义。
(3)课后巩固
课后主要是通过学习通的主题讨论功能来开展,学生就消费者权益保护主题开展拓展训练,学生可彼此观摩观点,进行点赞或者评价等。
四、所选案例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在价值塑造、思想引领以及对专业知识的促进方面分别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1. 价值塑造
(1)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的职业素养(实事求是、客观分析和服务消费者的职业素养)和遵纪守法的坚定信念。
(2)帮助学生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 思想引领
(1)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进步和祖国富强带给人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深刻变化。
(2)建立对民族自信心及自豪感。
3. 对专业知识的促进
(1)学生基于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知识的理解及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特征的精准把握,明确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定位,制定适当的营销策略,向目标市场的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在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中,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客户(顾客)和利润,实现企业的利益目标;
(2)使学生认识到发挥消费引导作用过程中,个人利益与社会效益的一致性。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