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案例>详细内容

教学案例

数字通信中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06日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字体:

数字通信中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

计算机学院    张永棠

一、课例情况概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理解与自我建构,引领和构建着当代中国社会价值秩序,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数字通信》课程是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新国标”)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示例课程之一。我校《数字通信》课程“数字通信中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是广东省本科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程思政”改革项目之一。

目前,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面向我校2018级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在《数字通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主要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包括:

(1)通信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爱国教育);

(2)由香农定理的阐述坚定科学信念的重要(敬业教育);

(3)多径信道特性中蕴含方法论思想(诚信教育);

(4)实验环节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友善教育);

(5)加大5G研发弘扬中国精神(富强教育)。

二、课程思政的思路

该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主要思路为:

(1)从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一是理解知识的来源与发展、技术与应用、产业与市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二是发掘知识内涵的价值观,进行价值模块整合、广度延伸、深度解读。由单点到多点,最后形成线和面,与专业理论和知识融为一体,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

(2)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拓展。发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与元素,如博弈论、信息论、认识论、方法论、自然辩证法的思路和方法,思维方式的启发和建立。例如通信大师成长道路,学科发展史,教师个人的经历等。多维度分析失败的主客观原因,以及对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影响。以针对性问题为线索,提出当前热点问题和难点,找出解决方法,挖掘呈现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3)挖掘实验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数字通信》实验课是思政元素承载量最大、项目最多、频度最大 的承载体,涵盖制度敬畏与客观、严谨、细致的科学观训练,团队协作,发现与质疑,探索与创新思维。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期待值,侧重学生宏观与微观、视野与战略的训练。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实行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线上线下三结合。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实践性、主动性,侧重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行为训练。

三、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充分挖掘《数字通信》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因,将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者的有机融合。重点围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教学设计。具体如下:

课程目标1:通信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爱国教育)

《数字通信》包括了模拟调制与解调、数字调制与解调、基带传输系统、频带传输系统等实验项目。结合专业教学,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我国通信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如结合通信信道实验,介绍我国早年的东方红一号卫星、目前的北斗卫星以及墨子号量子卫星,使学生了解 我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墨子号量子卫星的发射更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实现太空和地面之间量子通信的国家,进一步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爱国情,树立报国志。

课程目标2:由香农定理的阐述坚定科学信念的重要(敬业教育)

能够运用调制技术、多址技术、抗衰落技术、组网技术等移动通信基本理论对通信领域的相关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描述。在讲述信道编码技术时,我们对Turbo码的产生进行了拓展。1948年,克劳德·香农发表了著名的《通信的数学理论》一文,为现代信息理论奠定了基础。这个实例说明科学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学术道路上要坚定科学信念,认准方向勇往直前,一定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课程目标3:多径信道特性中蕴含方法论思想(诚信教育)

《数字通信》要求学生能够对信道特性进行分析和建模。能够将信道特性,电波预测模型的使用和评价相关内容用于通信复杂工程问题的计算分析。信道不仅有信号幅度的衰落,还有时延扩展、多普勒频移等现象,是一种典型的时变变参信道。怎样分析这种既有多径效应,又有多普勒效应,路径数不可数的信道特性,得到多径传播模型呢?可以先求出两径的传播模型,然后将路径数推广到N,得到多径传播模型。 在推导多径信道特性时,按照由简到繁的思路,将信道看成作用于信号上的一个滤波器,通过分析滤波器的冲激响应和传递函数推导冲激响应。首先只考虑多径效应,其次再考虑多普勒效应,最后考虑多径和多普勒效应对传输信号的影响,得到多径信道的冲激响应。上述实例蕴含着方法论的思想,当影响因素较多时,先抽出主要因素,得出相应结果后,再考虑其它因素的作用,由简到繁,培养学生科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4:实验环节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友善教育)

《数字通信》实验教学采取分组实验,一组两人。因此,一是要求学生在提前预习时,要在熟悉实验内容、流程步骤和仪器设备的基础上,两人要明确分工;二是在实验过程中,两人要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形成默契,共同完成实验任务;三是实验结束后,两人要共同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教育学生要团结友爱,相互尊重,形成和谐友善的同学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目标5:加大5G研发弘扬中国精神(富强教育)

当今中国不仅拥有领先的设备商,还有全球规模最庞大的移动网络、最大的市场和最丰富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体量之大,若能在5G 时代首先激发出创新生态,并像4G时代的iOS和安卓一样迅速扩散全球,完全可以形成规模经济。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5G通信技术的打压等热点事件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正确认识自己的 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弘扬中国精神,凝聚爱国力量,鼓励学生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我校《数字通信》课程“数字通信中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是广东省本科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系列课程思政”改革项目之一,与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白云学院等省内高校一起参与电子信息类“系列课程思政”改革。分别于2019年11月、2020年2月在省教指委会议上作经验发言交流。

本学期是该课程思政实施的第一学期,有正好碰上了全球“战疫”。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课程从教室搬到了“云端”,课程在哪里,课程思政就要建在哪里。对于理论性很强的《数字通信》专业课程来讲,线上教学是一种不小的挑战。充分用好“大国战‘疫’”活教材,讲有温度的专业课,既是一种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也是师生之间思想沟通交流的拓展。通过大量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例增强学生对学好专业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互动来引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共鸣、情感认同共鸣、社会价值共鸣”,从而不断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态度和理想信念,更好地让学生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