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加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研讨会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加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研讨会暨广东省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本科院校)骨干教师培训
2021年11月19日至20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中山大学承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研讨会暨广东省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本科院校)骨干教师培训在广州东山宾馆举行。我校郭小婷、李艳迪、吴颖仪、刘东四位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
培训开幕式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沈成飞教授主持,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陈有志书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辉教授先后致辞。陈有志书记表示,学习领悟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是此次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思政课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承担着铸魂育人的时代重任,必须学深悟透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自觉将其融入到思政课教学当中。李辉教授向各位骨干教师代表介绍了此次研讨会的议程安排,表示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有利于骨干教师代表们深入学习领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预祝骨干教师代表在此次研讨会中能学有所获,充分发挥自身引领作用,为广东省思政课打造更多优质课程。
陈金龙教授作主题报告
第一场主题报告,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郭文亮教授主持,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教授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作题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的主题报告。陈金龙教授指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与中国共产党重视和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历史节点以及现实需要密切相关。陈金龙教授表示,《决议》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主题,回顾总结了党在四个历史时期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得的重大成就,阐明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的科学定位,科学概括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决议》以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大历史观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重点,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
第二场主题报告,由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云教授主持,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进平教授作题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算法’”的主题报告。林进平教授从共产党的革命是否源于利益计算这一问题出发,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算法”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思维影响,源于阶级利益,是作为共同体的利益,并非强调孤立的原子式的个体利益,生命无价、生态无价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算法”的独特体现。林进平教授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算法”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警示我们应避免自然科学方法对精神科学的滥用,跨越现代性的陷阱,以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新路径。
下午,会议按课程进行分会场的培训和研讨。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分会场上,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龚云教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冰助理教授先后作研讨会专题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会场的第一场专题报告,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柳媛副教授主持,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龚云教授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新版教材解读”的专题报告。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新版教材的修订,龚云教授从为什么要修订、新修订教材的特点以及如何使用新版教材三个方面做了详细解读。首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新版教材的修订体现了党中央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百年党史的权威论断和最新论述,关乎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其次,关于新版教材的特点,龚云教授表示新修订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立足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原本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观点、论断;贴近教学实际,通过强化历史色彩、运用历史逻辑的方式,阐明政治观点,深受师生喜爱;贯通唯物史观、党史观,提升师生对历史的判断力和鉴别力。最后,关于如何用好新版教材,龚云教授认为要将习近平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党史和国史的重要论述贯穿其中;要突出教材的历史学特点;要有现实关怀;要加强自身对职业和课程的认同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会场的第二场专题报告,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谭毅副教授主持,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冰助理教授作“中国近现代行政区地名的规范过程”示范授课。陈冰助理教授从政区地名是理解历史的重要线索、政区通名的变迁与规范和行政专名更名命名原则的形成三个方面做了深入详实的授课。陈冰助理教授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本中的四个例子为切入点,以清朝至今的政区划分变迁和专区更名命名原则变迁为主要内容,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当中地名变化的复杂过程。
最后,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沈成飞教授作培训的总结发言。沈成飞教授指出,一是要将意识形态安全放在思政课授课的第一位;二是“纲要”课要讲出历史味道和历史特点,体现出思政课教师的历史学基础,努力克服教学中专业基础不深的现象;三是思政教师的评价体系正在调整,思政教师优势将进一步彰显,青年教师要扎根教学实践,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分会场上,中央马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编写组成员、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谢玉进教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仕民教授先后向“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骨干教师代表作研讨会专题报告。
谢玉进教授作题为“《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三章重难点问题教学设计”的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第三章节的修订概况,对其中的教学重难点问题进行系统梳理、深入剖析,并进一步结合具体教学设计案例,为广大教师破解教学重难点问题和讲好思政课提出了三点建议:学习历史增“厚度”、梳理经典求“深度”、深挖现实强“效度”。
王仕民教授作题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几个理解向度”的专题报告,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体系完备的理论体系,具体阐释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内容、特点、重大历史贡献,并结合《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第六章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梳理归纳了其中的教学重点、关键词、教学方法,为教师讲好第六章指明方向。
最后,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辉教授作总结发言。李辉教授表示,此次研讨会既有专家学者精彩的理论解读,也有优秀思政课名师与大家教学经验交流,对于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课程名称新、教材内容新给当前“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带来了新挑战的背景下,如何落实培育时代新人这一教育目标,需各位骨干教师们练就硬功夫,扎实走好每一步。
通过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与会教师深入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核心要义,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思想更加统一,精神更加振奋。加深了对党的最新理论的认识,对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文字:吴颖怡
摄影:李艳迪
编审:郭小婷
终审:杨志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