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特色专栏>教师风采>详细内容

教师风采

教师风采 | 张雅钦:平衡理论深度与学生兴趣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0-28 15:10:22 浏览次数: 【字体:

教师简介:张雅钦,2016年8月入职我校,现任数字媒体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教师,主讲《数字摄影》、《设计心理学》、《专业导论》等课程。取得的主要成果:2017年青年教师大赛校级二等奖;2017年度优秀教师;2017年主持校级教改项目《互联网+背景下的《摄影基础》课程的改革与探索》;2018年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评审活动高教组三等奖;2018年青年教师大赛校级二等奖;2018年说课大赛校级一等奖;2019年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说课大赛国家二等奖;2020年度课程思政优秀教师;2020年青年教师大赛校级一等奖;2020年《数字摄影》校级一流课程;2020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数字摄影——摄影构图》;2021年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二等奖;2021年第四届全国高校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2021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二等奖;2021年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高等教育研究青年课题立项;2021届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21年度优秀教师;2022年第五届全国高校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2022年青年教师大赛校级二等奖;2022年第六届广东省高校(本科)青年教师大赛一等奖。

说起青教赛,参加过的老师无不觉得这是一场“历练”,光是加起来十几万字的教学材料准备,就能让老师们痛苦得直掉头发。

但是,来自我校数字媒体与设计学院的张雅钦老师,却在第二次参加省青教赛时,毅然放弃已获评校级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堂的成熟课程,换了另一门更“不讨喜”的理论课参赛,重新经历了一次“脱了一层皮”似的课程梳理,最终获得本届省青教赛文科组一等奖!


再来一次!趁机好好梳理课程

两年前,张雅钦老师曾代表学校参加省青教赛,当时全校仅有四人入围,但遗憾未能获奖。如果只看结果的话,算是“毫无所获”了。

但在张雅钦老师看来,这次并非真的是毫无所获:通过这次比赛的积累,她认识了自己的不足,重新梳理了参赛课程《数字摄影》,后来这门课程获评2020年校级一流课程、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等荣誉,正是这次青教赛带来的持续的收获。

a71b7ca73af34fcfa20883734dfb9697.jpg

正是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在今年青教赛中,张雅钦老师特意换了一门理论课程——《设计心理学》参赛。虽然这个比赛耗时耗力,可能并非“性价比高”的比赛,但就算未能获奖,至少又能借机好好梳理另一门课程,也算有所收获。“所幸这次结果不错,没有辜负学校、学院和系里那么多老师和专家的帮助。”张雅钦老师说。


对标竞赛规则,优化日常教学

那么,张雅钦老师是如何借参赛的契机重新梳理课程的?第一步就是赛前的材料准备。

“全国第二届青教赛一等奖第一名,贵州师范大学的许亮副教授在培训中曾说到,‘教学竞赛是呈现日常教学优化后的结果’。在梳理课程材料时,我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

6361092c80b24e3dada4329a1b120c1f.jpg

张雅钦老师介绍,参加省青教赛初赛,需要提交课程教学大纲、10学时教学设计、10个教学节段PPT、1个教学节段课堂实录;如果是参加国赛,材料数量更是省赛的2倍。这些加起来十几万字的教学材料,其实每个老师都有。但大家过去很少以参加比赛的严苛程度去要求自己,所以一看到这两届青教赛选手“内卷”后的教学材料,包括她在内的很多老师还是觉得工作量巨大而复杂。

db94c786aad44bfb87bae17eb1be02b5.jpg

即便如此,她依然对照优秀选手的教学材料,重新对自己已有的课程材料打破重构、再次梳理。越是深入整理,越能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和欠缺。“我也更加理解了许教授的那句‘对标竞赛规则进行日常教学优化’。教学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学科知识、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技能技巧的综合体现,教学比赛和教学成果的凝练就更需要长期的积累了。”


三个立足点,平衡理论深度与学生兴趣

张雅钦老师梳理课程的第二步,是做好理论深度与学生兴趣的平衡。

511c830da7d04db0a3c9275fc8692369.jpg

青教赛非常看重课程思政和金课的“两性一度”。其中,金课的“两性一度”指的是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但在现实操作中,课程的理论性过深,学生可能兴趣缺缺;当老师讲个段子,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但课程却不能像脱口秀一样光靠段子来拼凑。怎样在保证“两性一度”的前提下,让学生对学科内容产生兴趣,同时还能做到润物细无声呢?

“这次参赛启发了我对这个平衡点的思考。我认为,这个平衡点应该是‘三个立足点’——理论的重(难)点、现实热点和学生的疑点;而教学的吸引力必须要直面学生的疑惑,也是我们所说的‘以学生为中心’。”张雅钦老师表示。

结合“三个立足点”,张雅钦老师重新分析《设计心理学》课程的学情:授课对象是美术背景的艺术生,对于理论课程的态度不够积极,是因为他们认为理论课程对实际设计帮助不大。所以课程的重点应该是让他们明确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切实感受到理论课程学习对于实际设计的帮助。

具体怎么操作呢?张雅钦老师认为,“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她将课程重难点重新梳理,结合当前所处的后疫情时代,把整门课的主线定位为“设计心理学——疫情下设计的力量”,并将教学节段通过问句的形式体现,用一个个理论知识来解答一个个后疫情时代我们所好奇或可能遇见的小问题。

f8408e0c14fd4a08b3f006ac0bf9d410.jpg

另外,她会在做PPT时,将课堂互动的方式提前想好,把一些知识点、问题设置在PPT中,这样在上课时就能自然融入、直观展现。授课时更多的实际案例进行授课,引导学生们在理论学习后动手操作。

“我想,能够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算是‘好课堂’。”张雅钦老师说。

0e9faa59e83344f899675961e46c7f93.jpg


参赛感悟与寄语:

“比赛的结束其实才是真正的开始,是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开始。

对每一个课时的反思,对课程的反思,对整个比赛过程的反思,包括制作PPT时所反思的内容,都能够促使我收获良多。所以接下来,我希望能够基于这次青教赛的学习,更好的作用于课程,将以上四点落到实处。

另外,我也建议更多老师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比赛或培训,所有的活动都会对职业生涯产生帮助,哪怕当时可能觉得没有获得任何回报,但最终都能在这些经历中获得宝贵的经验。

如果有老师和我一样有一点拖延症的话,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就是有任何项目或比赛时先报名,这样就可以逼迫自己先‘动起来’,最终完成既定的目标了。”


终审:教务网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