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专业设置>详细内容

专业设置

开启微专业建设新局面 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28 18:30:50 浏览次数: 【字体:

为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成长需求,加快推进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交叉融合建设,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推进我校TOPCARES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学校正式启动首批微专业建设项目,开设“鸿蒙软件应用开发”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两个微专业,将于近期启动报名录取工作,下学期正式开展教学。

微专业是指围绕某个特定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通常开设 5~8 门课程,每门课程 2~3 学分,总学分 10~20 学分,每学分一般 16 学时,教学方式为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下教学等,学生在主修专业毕业前修满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课程及学分后由学校颁发微专业学习证书。微专业通过灵活、系统的培养,使学生快速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性,提升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高校专业设置更新,微专业具有探索性、灵活性等特点,正成为学生跨学科学习和个性化成长的新选择。首批建设的两个微专业依托已有的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资源,并引入企业优秀师资和实践条件,围绕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战略领域需求,开发和开设系列核心课程,以培养产业所需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微专业简介:

一、鸿蒙软件应用开发

本微专业立足广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培养掌握鸿蒙软件应用开发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HarmonyOS基础知识、开发环境构建、ArkTS开发技术等知识,具备鸿蒙高级应用开发能力,能从事鸿蒙系统开发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设置《鸿蒙应用开发基础》《鸿蒙ArkTs应用开发》《鸿蒙物联网APP开发》《鸿蒙开发实战》《HarmonyOS应用开发者高级认证》5门课程,总学分15分,3个授课学期。招生面向:我校所有本科专业在校学生(原则上是大学二年级学生);在原专业应完成第一学年规定的学习任务,获得相应课程学分;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本能力,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具备C/Java/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

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本微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大数据思维和分析技能的跨学科人才,面向商务、艺术、语言和医疗健康领域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通过跨学科课程设计,强化数据驱动的决策能力和商业洞察力。学生将学习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关键技能,为数字经济时代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设置《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技术》《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大数据可视化工具及应用》《商务智能与数据挖掘》4门必修课程,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大数据技能基础;设置选修课程4门(4选1),结合学生专业背景,提供金融、健康、商务和社交网络等数据分析实训,强化实践能力和行业应用;设置《工信部-算法工程(数据分析)初、中、高级证书》自主参加课程1门。总学分15分,2或3个授课学期。招生面向:我校所有本科非计算机类专业在校学生,具有初步的编程能力,如Python或R语言。

微专业建设项目的启动,是我校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求与探索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举措。微专业的设置,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由主修专业瞭望其他领域的窗口,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跨学科思维、提升社会竞争力,改变了传统“千人一面”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让专业与专业、专业与产业、学业与职业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在未来,我校将以首批微专业试点为引领,持续精心推进微专业建设,着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终审:教务网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